再见!仙桃人火热的棉纺岁月,怀念!一代仙桃人的青春记忆……
我敢打赌,
每一个仙桃人都有一个或多个亲戚朋友
在棉纺厂上过班。
“三班倒”、“32支纱”、
“挡车工”、“细纱车间”、
“两节车厢的大客车”,
有几十年没有听到这些名词了吧,
现在当再次触摸到它们,
经历过的人们内心是不是还会因此而悸动。
-仙桃·棉纺岁月-
五十多年前的1969年,在沔阳县汉江公社桥梁大队(即杜家湖),拔地而起了一座砖瓦厂,当时的年代,人们对建房这件事是有执念的(现在也是),所以对砖瓦的需求是刚需,《平凡的世界》里的孙少安在同一年代也是办砖瓦厂赚取的第一桶金。
当时也许不会有人想到,就在砖瓦厂的这片土地上,在未来的几十年,会改变千万个仙桃人的生活轨迹,以至于无数人的命运,甚至改变了仙桃这座城市的产业结构、人文历史……
1979年,沔阳县砖瓦厂改建成沔阳县棉纺厂,正式拉开仙桃人与它几十年休戚与共的序幕。
次年棉纺厂就全线投产了,厂区占地面积15万平方米。在棉纺厂建成初期,企业发展势头就势不可挡,不到五年,棉纺厂就发展成拥有“一棉”、“二棉”、“苎麻”等多个分厂,职工近四千人、年产麻棉和棉纱五千多吨的“巨无霸”企业。
出口更是占到全仙桃当时对外贸易近一半的比例,获得各级“先进单位”、“文明单位”称号的牌匾装满了专门设立的“荣誉室”……
后来,仙桃拥有了“轻纺名城”的头衔,棉纺厂是仙桃“轻纺名城”的奠基者。
在棉纺厂最辉煌的时候,几千人浩浩荡荡的队伍里面,除了少数机修、行政、后勤岗位以外,其余的都是我们的“半边天”方阵,这里,已经不是“半边天”的表述可以准确涵盖了,至少是多半个!
那时候,厂里的女工都是处在花一样的年纪,在棉纺厂热火朝天的车间里边,多少个年轻而靓丽的身影穿梭忙碌着。车间一般都是实行“三班倒”工作制,白班自不必说,深夜,在灯火通明的车间里,女工们也还在疲惫而专注的工作着。
棉纺厂车间 · 来源《仙桃文史》
纺织车间的工作是辛苦的,但那个年代,高额产量得到的奖金也是可观的。加班工作获得的成就,或许是一件漂亮的时装,也可能是自己孩子手中的棒棒糖,在那个劳动最光荣的年代,辛勤工作换来生活的甜蜜,感觉这一切又是那么的值得。
纺织总厂车间 · 杜湖1979街区图片
所以,那时候哪家的女孩儿能进厂当一名纺织女工,是一件很幸运的事,也是父母心中值得欣慰和炫耀的事情。
上了夜班的女孩们只能白天睡觉,可爱的母亲一般会守在家里,碰到有人到来或外面动静大一点,都会跑出来,半呵护半骄傲的告诉来者:“嘘,轻一点,她昨天上了深夜班的。”
杜湖1979街区拍摄
几千人的大厂,每天的吃喝住行是必不可少的,经过发展已经“财大气粗”的工厂在职工后勤保障这块至今都是令人称道的:厂内就有职工宿舍和招待所。
工人下班后步行不多久就可以回寝室休息;食堂五分钱一份的蔬菜、一毛钱的半荤半素、两毛钱的大荤今天看来是那么的不可思议,夏天,厂里还贴心的供应自己食品厂生产的雪糕和小冰砖;此外,厂区内,澡堂、商店、学校、医院、银行、图书馆、大礼堂、电影院、理发店等所有生活设施应有尽有。
当时棉纺厂食堂模仿还原 · 拍摄于杜湖1979街区
周围的一切都是新鲜的、令人愉悦的,甚至食堂蒸饭车用烤盘蒸出来一块一块打到碗里的米饭,也能成为那时人们感到好奇而加以议论的话题,下班后看场电影、或车间班组组织的文艺节目,都是亲历者永不磨灭的回忆。
杜湖1979街区拍摄
棉纺厂厂区内的幼儿园、棉纺厂子弟学校,是教育局所属的公办学校,可供职工子弟从托儿到中学都能不出厂区而享受不错的教育资源。厂里还为棉纺厂干部职工在仙桃城区建起了规模可观的单元楼宿舍小区,每天两节车厢的通勤车接送厂里职工上下班,在城区和厂区之间穿梭着,一次能容纳一百多人的通勤车,一路是欢声笑语,女工们青春的笑声久久回荡在仙桃城区的上空……
位于西桥凤凰河路的老棉纺厂宿舍
棉纺厂这列巨型的火车,满载着数以千计的个人和家庭,以至于这座城市的光荣和梦想,在时间的轨道上一路飞奔向前,发展到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棉纺厂已升格为仙桃市纺织总厂,成了湖北省重点企业,拥有各类纺锭七万多锭,气流纺近三千头,线锭两万多锭,布机六百台,年产纱九千吨,布一千万米,线六千吨。员工一度达到近万人。
这时候的纺织总厂,就是一个小社会,工人们在里面过着辛劳却安定的日子,除了一心追求稳产高产,如火如荼的开展着诸如“奋力大战一百天,努力实现双过半”类似激情澎湃的生产活动外,其余的,都交给这个地方国营大厂,从上学到退休,似乎都和厂里绑定了,或许,就会在“纺织总厂”这个大平台上度过自己平凡而又稳妥的一辈子吧。
杜湖1979街区拍摄
时代的尘埃,落到个人的头上,就是一座大山。
在棉纺厂最鼎盛的八、九十年代之交,国际环境的突变,出口纺织配额的骤减,国内市场的疲软,一个个内部外部的不利因素落在纺织行业的头上,仙桃市纺织总厂也不可能幸免。
曾经温暖的集体有一天也庇护不了这些勤劳而敬业的产业工人了,订单大幅减少,产能设备也落后于新的时代。曾经骄傲的纺织工人被迫在当年的“下岗潮”裹挟下作出艰难的选择,辛辛苦苦度过半生,却要重新走进风雨……
棉纺厂更名为纺织总厂后,在以后的日子里,又围绕原先棉纺厂的地盘成立仙桃市纺织工业园区,后又更名为仙桃市工业园区,总厂也在1995年变更为仙桃纺织集团。在多次重组、改制后,老棉纺厂的几个分厂变成了香港联亮、湖北光益、湖北银丰等几个纺织公司。
“棉纺厂”由厂名变成了地名,工厂本身就此消失在了历史的洪流中。
杜湖1979街区街景
当年青春洋溢的纺织女工们,现在也都过了退休的年纪了吧,如今是在家里含饴弄孙呢,还是继续在为生活奔波?
无论时光如何变迁,这里依然是一群人的心灵归宿,人们都不忍忘却那段火热年代激情燃烧的岁月。2022年,在原先工业园区的基础上,成立了杜湖街道办事处,仙桃城区由原先的三个办事处增加到四个,棉纺厂原先的地盘终于在“法理上”属于仙桃城区的范围了。
杜湖街道地图
成立后的杜湖街道办事处,在棉纺厂厂区原址上,斥资打造杜湖街道1979街区,最大限度的还原了从1969年以来,特别是棉纺厂时代,那一代人在这里走过的峥嵘岁月,街区设计了砖瓦印记巷、棉纺岁月巷和工业园时代巷,只属于那个年代的印记在这里得到了深度还原,走在街巷中,浓浓的工业风,让人的思绪不禁回到了那个火热的时代。
现在这个跨越半个多世纪的地方,终于与新的时代交汇在一起,作为仙桃新的打卡景点,正演绎着全新的故事……
我们终究无法忘记,棉纺厂时代在仙桃工业发展史上书写的浓墨重彩的一笔。
我们也会铭记,棉纺厂和那里工作过的人们为今天仙桃经济的腾飞打下的坚实基础。
用一句诗作为结尾吧:
即使永远找不到大海,我不停息寻觅的歌声,
即使脚印被风雪掩埋,我也珍爱走过的路程。